html模版《光明日報》大學應成“一帶一路”科教合作先行者
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,教育與科技具有基礎性、先導性和引領性的地位。推進 一帶一路 建設,無論是實現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,還是實現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與人才支撐,這給中國大學提出瞭新的使命和要求,也提供瞭大有可為、大有作為的廣闊空間。

大學是高水平科技創新的主要源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,也是中國走向世界、參與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。在發展理念上,不僅要有傢國情懷、民族大義,還要有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,積極關註人類前途命運和世界發展大局。在發展動力上,不僅要融入現有國際高等教育格局,與歐美發達國傢大學合作競爭,而且更要註重以我為主、牽頭主導,聯合 一帶一路 沿線大學發揮整體後發優勢,探索具有本土特色、民族特色的現代大學發展之路,並在此進程中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。在發展模式上,不僅要服務國傢發展,還要擔當國際責任,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,為探尋全球創新發展之道提出中國方案、貢獻中國智慧,為 一帶一路 沿線各國發展提供 中國智造 的科技和人才供給。

大學擔當起 一帶一路 建設的思想庫、電動床智囊團和動力源功能,概括起來,就是做好 三個支撐 。一是提供人才支撐。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,有計劃地培養有科技背景、有領導能力、熟悉沿線國傢政策法律、歷史文化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。大力發展面向 一帶一路 沿線國傢的留學生教育,培養更多知華友華的高端人才。二是提供科技支撐。建立一批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和技術轉移中心,共同研究解決沿線各國共同面臨的氣候變化、糧食安全、生態保育、人類健康、綠色智造、資源利用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。三是提供智力支撐。圍繞 一帶一路 倡議,深化國際智庫學術對話,加強國別研究、國際關系研究、話語體系創新,在國際秩序重構、全球治理改革、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形成系統性知識理論,促進沿線國傢政策協調、戰略對接和民心相通,為 一帶一路 規劃設計、機制創新、方向路徑和精準推進做好咨詢資政服務。

以農業領域為例, 一帶一路 沿線許多國傢和中國西北地區自然條件、氣候特點、生態環境、動植物適應性、農業生產技術需求非常相似。加強沿線農業教育科技合作,對於發揮中國農業教育科技比較優勢、推廣中國經驗、促進沿線國傢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。在教育部、農業部、科技部支持下,2016年11月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12個國傢59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成立 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 。聯盟成立後,學校先後在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建設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園,集中示范推廣我國先進農業生產技術,以及小麥、蘋果、玉米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。

在服務國傢發展和實現 一帶一路 共贏發展中,中國大學有信心、有能力作出貢獻。

原文鏈接:http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17-05/17/nw.D110000gmrb_20170517_3-06.htm

台灣電動床工廠>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fj255k0g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